只有60万人的小众南欧国家藏着我们的理想生活 哪里哪里FM 004

  营地环境     |      2024-10-20 12:23

  4点下班以后,就是自己的生活。夏天这边天黑得比较晚的★◆,9点以后才落日★★◆◆,所以下班以后还来得及去海边游个泳。

  对★★★■,可能我们约好9点要见面,9点10分来,我都觉得他很守时了★◆◆★。包括以前在大学上课的时候,那种100多个人的大课,教授也会姗姗来迟。大家也都习惯了,因为大家知道教授这一天的事情太多了★★,他要教我们的课■■,有时候要考试,所以早上肯定是要先喝一杯40度的白酒,才能开启对他来说痛苦的一天。

  根据黑山的官方统计★■◆★◆■,当地的平均工资大约是720欧,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是一个月不能低于450欧◆◆■★■,不论从事什么工种◆■■★★★。另外当地的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外国人也可以享受和当地人一样的待遇。但它的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设施相对比较落后,而且看病要排队等很久,私立医院的价格相对来说就很高。

  还有一点当时让我比较吃惊,就是这个城市道路比较宽,但我们在那里开车基本上没有看到红绿灯。我当时就在想,这说明什么呢◆★◆?是车流实在是太少吗?还是说当地人开车的风格比较别具一格◆★◆★■,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我待了几天之后倾向于后者★◆■◆■■。

  我对波德戈里察的第一印象就是,从建筑风格上来看,它非常像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那种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筑风格。比如一些比较大的政府部门建筑,特别像那种苏式的大礼堂,有些普通的居民楼也很像我们所熟悉的★◆◆★“筒子楼★■◆◆■◆”。

  “懒人十句”可能更多的是黑山人的一种自嘲■◆■★◆,同时也是一种对外旅游营销的手段◆◆★★,相当于一张文化名片。在一些当地的纪念品商店★◆■◆★■,店家会把它从黑山语翻成像英语、法语◆■★■■、俄语、中文等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印成明信片或者其他旅游纪念品■◆■★■。

  黑山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山比较多,山上长有当地特有的乌松◆■◆★■,阴天的时候从远处望去整个山都是黑色的,这个国家也因此而得名“黑山★◆■◆■◆”★◆★◆■。

  其实我也问过一些当地的朋友,他们就是模糊地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是具体哪十条也答不上来★■。如果说他们懒◆■■,他们自己也不一定会承认。

  黑山的旅游业很发达,能玩的地方也挺多的★■◆◆。比如说夏季去海边■★■★◆■,冬季去北部滑雪。

  第一次听说黑山,源于一则当地举办★■◆“懒人大赛”的趣味新闻。参赛者保持躺平姿势★◆◆★、比拼卧床时长■◆■,获胜者还能获得1000欧元的奖金,真的是“懒到家了”★◆■◆■。

  有时候当地人也会有点★■“路怒★★”,我觉得他们是尽可能压缩交通的时间◆◆◆■,放到喝咖啡和休闲上去★■◆◆,所以在开车的时候就很着急。但是红绿灯确实很少■◆★★◆★,很多人来了之后都说◆★◆,黑山的咖啡厅比红绿灯要多。

  如果提到文化景点,一定就是去采蒂涅★★。这个地方诞生了很多黑山的政治家或者是诗人,包括原也在采蒂涅■★,总统的就任仪式典礼不光要在首都办◆★,还需要在采蒂涅放礼炮举办★◆■◆◆。

  但其实除了★■★◆“好心态”之外,这个“欧洲最年轻的国家★★★”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我们的同事汪伦宇不久前远赴南欧采访,带回了更多关于黑山的一手信息■◆★■。这个只有60万人口的国家,为何想要以■◆■■◆★“懒”闻名◆★★?在当地旅行和长期生活■■◆■,又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本期《哪里哪里FM》,我们请来在黑山居住了近十年的“黑山第一位中国留学生”赵芷熠◆★■★★■,与澎湃新闻国际部记者汪伦宇一起★◆■★◆■,聊了聊他们的黑山印象◆◆。

  黑山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黑山人这个群体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挣扎,是在南欧的其他国家很难看到的。在西班牙或者意大利,当地人绝对不会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这么多的犹豫,我觉得他们已经定型了■◆■★■。但是在黑山★◆◆,我觉得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国家的人都会继续生活在这种身份认同的挣扎当中。

  当地人确实是睡得晚◆★◆★■■、起得早。生活中他们是比较松弛的,可以说应对所有的问题■■,就是一句“Samo Polako”,意思就是◆★★“慢慢来”。比如说我很着急要去银行去开一张存款证明★★★,银行柜员就会看着我说■■■◆★“不着急★★,慢慢来”,银行的安保人员也会说“你别着急,先坐下来★◆,到你的时候会叫你的■★◆◆”,或者说◆■★★“要不然你去喝一杯咖啡,等一会再过来”。

  黑山在加入南斯拉夫联邦以前■■◆◆,基建水平比较低。新的社会主义政权成立了以后,就在波德戈里察建了很多基础设施,想把山间的农民吸引到城市来提升城市化率◆■◆。但是从地理来讲,黑山是一个南欧国家,离海也很近,所以有一种比较强烈的反差感。

  他们自己有的时候也会自黑,说★◆“我们是欧洲最懒的民族■◆★■”■★■◆◆■。但是有一些人觉得“懒■■”其实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对民族特性的放大◆■◆★■,■■■“我们的生活节奏就是这样”,“本来这一天都是要这么度过■★■■◆,那不如开开心心地度过”◆■。

  另外★◆,19世纪有一位在黑山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王,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和主教,他的坟墓也在洛夫琴山附近。我当时去了他山间的陵墓,修得确实非常别具一格■◆◆◆,是把很多山脊打通了,有点像《魔戒》里面矮人的古都。你一看那个地方,就能明白当时他们为什么可以在山里对奥斯曼人开展长达几个世纪的抵抗◆■■。

  首先它风景特别美★★◆◆,像森林公园一样。在洛夫琴山顶上往西看◆◆,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托尔古城所在的峡湾,也可以看见亚德里亚海。

  再就是在像尼克希奇这种农业城市,教堂和修道院里还有很多文物。因为当时黑山是农业国家,农业发达的城市,发展规模才能更壮大一点,现在很知名的科托尔■◆◆◆、布德瓦■■◆★★■、提瓦特,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反倒会比内陆城市少一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不管从政治还是文化角度来说,都很难断言未来20年这个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子。是要彻底地融入欧盟,成为欧洲文明大家庭的一部分?还是真的能够把南斯拉夫共有的文化认同★◆★■◆,以某种新的形式再现出来?我觉得这种不确定性是很吸引我的。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看看这个地方,再去跟这个地方的人聊一聊。

  同时这也是一个文化圣地。黑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都是在当年南斯拉夫人对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抵抗过程中形成的。当时因为奥斯曼人多势众,南斯拉夫人在开阔地形上确实打不过他们,所以就跑到山间来进行长期抵抗■◆◆,其中一个据点就是洛夫琴山。

  是的■★★★■,他们不攒钱,就很■★◆◆★“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没有很大的压力■◆■★◆,又很开心。

  黑山有一些自然景点可能跟文化景点是重合的,比如离波德戈里察大概四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洛夫琴山★■◆★★◆,在他们的民族精神上扮演了比较的重要角色★★■★◆。

  同时采蒂涅有一座在黑山王国时期比较有名的修道院★◆★■◆,当时修道院其实就是接受教育、传播文化的地方。采蒂涅的修道院还产生了黑山第一本打印的书籍。所以黑山人说“我们的灵魂来源于采蒂涅和洛夫琴”★■■★。

  我感觉在这个城市遇到的外国人一点也不比黑山本地人少。而且相比海边,波德戈里察的生活节奏会稍微慢一点,大家生活的幸福度都比较高。他们看到不认识的人,路过的时候都会跟你打个招呼,跟你说一声“Ciao(你好)◆■■■■★”或者微笑一下◆★◆■,这种感觉还是挺好的。

  当地的风景肯定是一方面■■■■◆,再就是这个民族的人都很热情★◆■◆★◆。我刚来黑山的时候★◆■■◆,说不好当地语言,英语他们又不好,大家基本上就靠着翻译软件跟■★“手语”沟通■■■■,但他们都很热情■■★◆◆,会邀请我去家里吃东西◆★◆★◆■。只要你进到他们家,嘴基本上就没有停过,从最开始一满杯的果汁到他们做的小点心◆■◆◆★,直到午餐。只要去一个人家里做客,没有三个小时是出不来的。

  另外就是他们对外国人都很包容,不论你来自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他们都很欢迎你来到黑山★★。我觉得这是最吸引我的一点,也是让我从一开始来到黑山■◆◆★■■,然后留学,再慢慢到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原因。

  “懒人大赛★■◆”在当地其实没有掀起什么轩然,大家都觉得很正常,“这是我们民族的特色”。有的人觉得就是个噱头■★◆,但是其实参加的人数很少。大部分黑山人是懒于参加这项比赛的,真的是懒到懒得参加◆◆“懒人大赛◆■■◆★★”。

  黑山的旅游旺季和淡季感觉还挺明显的★◆■◆,尤其是在沿海的旅游目的地布德瓦、科托尔和蒂瓦特,四五月旺季开始■■,直到十月还有游客在。但从十一月开始就会看到海滨城市的咖啡厅都关门了■◆◆,餐厅基本是不营业的状态,以前外摆的一些桌椅都收起来了,走进古城里就有一种空城的感觉◆◆■■◆。

  对,因为科特尔古城当时发生过鼠疫和大地震,而猫可以抓老鼠,所以猫在科托尔是很神圣的一种动物,家家户户都会放一些免费的猫粮■◆◆■★,或者去医治生病的猫,所以它们在科托尔生活得非常好。

  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是八九月,那个时候好热闹,海边的风有点大■★■★★,就看到海面好澎湃啊。等我再去的时候是12月份,就觉得怎么能这么宁静★■■?完全就是两种状态■◆■★,就好像夏天的时候是一个e人(外向型人格)◆★■★★,到了冬天就是一个妥妥的i人(内向型人格)◆◆◆■★。

  对我来说,波德戈里察是最不像首都的一个首都,因为像科托尔★★◆★◆★、布德瓦这些南方城市,比起波德戈里察会更发达一些■■◆★◆。但波德戈里察作为当地的文化和政治中心,还是比较宜居的★★◆◆★◆,包容度很强◆■★。

  就物价而言,我觉得如果在欧洲生活惯了的人,会觉得相比起其他欧洲国家,黑山的物价太低了◆■,比如打车的起步价只要1欧★■★。但因为黑山没有特别大型◆■■◆■、集中的农业和工业,所以它的很多食材包括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是靠进口,这就导致了商品价格对当地人来说负担还是比较大的。

  我觉得当地开车的人还是挺多的,一家基本上会有两到三辆私家车。红绿灯比较少是因为现在很多道路都是转盘。转盘其实更多就是靠自觉性,谁先进入这个转盘,你要让后面外侧车道的人再进来。

  科托尔之所以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因为它是中世纪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留下了当时的建筑和一些使用的器具。

  黑山这个国家很小★★◆◆■◆,可是就体量而言★■,它体现的多元性还是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

  我跟黑山当地人去聊,他们都说直观感受到最近这一两年物价明显涨了很多,比如说日常的食品可能涨了百分之二三十都很常见。

  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节奏很慢◆◆◆,既不完全是欧洲的感觉,也不完全是南斯拉夫的特色◆◆■◆,而是一种很好的融合。既吸纳先进的◆■★★◆◆,又能保留自己民族特有的◆■,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挺好的。

  而且当时黑山的部落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制度■★◆★,很多比较显赫的部落首领会聚在一起,跟当时的大主教或者国王开会■■■◆、做出一些重大决策,地点就是在这座山上★◆◆■■◆。洛夫琴山可以说是黑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第一次到黑山应该是2013年8月来旅游,去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科托尔。我当时感觉很好,心想不如就在这儿上大学吧◆◆■◆。后来发现外国人还是在首都生活更方便一些,最终就决定在波德戈里察上学,在黑山大学最古老的经济学院■■◆◆★。黑山当地的一些政要■★◆◆★,包括前总理、总统都是黑山大学毕业的,都是我的■◆■“学长◆◆◆★■◆”。

  当地人基本上都是“月光★★”,工资就用来买吃的★◆,然后喝喝咖啡★★◆■■★,刚刚够用。因为黑山没有产权的问题◆■,所以大家就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住在一栋小房子里,没有太多住宿上的担忧。但也有很多人会选择自己出来租房住,生活压力就会大一些。

  黑山政府的工作时间一般是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中间会有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大家可以喝点咖啡,吃个三明治快速补充一下能量,然后继续工作。所以中午比如说去银行或者政府部门,他们其实没有正式休息的时间◆★■■★★,12点、1点去,他们也是在办公的。

  现在当地的物价有一些变动,特别从最近一年多以来■◆■★■◆,当地一下涌进来很多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人口突然膨胀了10%,而且多出来的人口,多半都聚集在那些沿海城市或者采蒂涅这种城市化率比较高的地方,一下就把那里的物价和房价都推高了。

  当地上班族也是“早八人◆■■”,甚至有的地方是早上7点开始上班。说他们懒,但是有的时候大家又很勤劳■■。

  旅游的话,我觉得黑山北部是一个比较好的去处,国家森林基本都分布在北边,所以露营点很多,而且都是免费的。你可以开车过去,把车停在营地◆◆■,自己支一个小帐篷■◆◆,那边会提供一些用水,然后这一天就轻轻松松悠闲地就度过了。所以说黑山“懒”可能也有这个原因,就是大家周末实在没有地方去,那就去露营,发呆度过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