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造就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资团队     |      2024-10-20 12:28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造就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梅兵: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要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自古以来师道传承的重要精神内核。仁爱之心孕育着教师“诲人不倦◆◆■■”的敬业和奉献★■★■■、★■◆◆★“润己泽人”的无私和博爱、“淡泊名利”的清正和高洁,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有灵魂的教育共同体■★★◆,使★★■★“好教育■■■◆★★”得以发生★★■◆◆、“好教师”得以诞生,是推动广大教师在与学生的成长共进中坚定立德树人使命、厚植爱教乐教情怀◆★★◆、激发改革创新追求,自觉成为“强国之师★■◆”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浙江大学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建设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术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德育共同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弘道追求◆◆◆◆,努力成为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求是大先生。

  各地各校应该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大力弘扬、积极涵育为人师者的仁爱之心,引导广大教师从自身做起★◆◆★★★,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华东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一代代师者学人心怀仁爱、乐教爱生的实践中■★■,形成了■■“大爱在师大”的宝贵传统,支撑了一代代学子攀高行远。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新起点■■★◆,学校将进一步凝聚起全校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把弘扬和培育仁爱之心融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纳入师范生培养■★★■★、教师职后培训★◆■■■■、教师职业发展等各环节◆■,以及“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等国家计划实施过程★◆,在全校形成“仁而爱人”的事业氛围,努力让每一名走出华东师大的师范生■◆,每一位走入华东师大的教师,都以成为大先生式的新时代卓越教师为荣。

  浙江大学校长 杜江峰◆■◆★: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倡导广大教师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立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师赋予的光荣使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两个结合◆■◆★■”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为我们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遵循。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的贾亦飞(中)和他的团队成员在盐城黄海湿地工作。新华社发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邱勇◆◆★■◆■:强教必先强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习嘱托,坚守初心使命,秉持躬耕态度,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努力成为文明赓续的传道者◆◆◆★★◆、民族复兴的筑梦人★★、学生成长的领航员、学术创新的主力军。要笃学以厚。水积不厚,不负大舟;风积不厚■◆■◆★,不负大翼。教师要具有坚实的知识储备,为给学生一碗水◆★,让自身积聚一潭水。要博学以宽。“夫学者贵能博闻也。◆◆★◆”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胸怀◆■■,能够在学习◆◆、处世■◆■、生活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成长为大写的“人”■■■。要勤学以新。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自我充电★■◆◆★◆、与时俱进,以汩汩流淌的源头活水浸润学生心田◆◆■◆■★,以人文日新的精神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

  9月9日,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老师,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充分肯定以与会教师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的重要贡献,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姜治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黄大年是新时代大先生的杰出代表★◆★■★★,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激励着广大教师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坚守职责和使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以精神凝聚力量■★◆■,以力量传递信仰。

  ◆★◆“弘道追求”意味着新时代教师要自觉弘扬大道正道,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立足★◆◆“两个大局”,胸怀世界、放眼未来,培养堪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有明道传道■★★★、言传身教的信心,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中华文明,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有深耕杏坛◆■◆、精研学术的恒心◆■,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研究真问题,以精湛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要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决心,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传承“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学统★■◆■◆■,在弘扬高尚师德师风中成风化人。

  北京师范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培养高尚师德情操■◆■■★。秉承百廿京师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矢志报国、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自律自强,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精神依靠和自觉追求■◆★;为教育强国培育优秀教师,培养“四有”标识鲜明的一流学生,在“大思政■■★★◆■”改革、“强师工程■★■★★■”和“优师计划”中,强化高尚师德情操培养;在助力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中做好引领示范,以“精神引领、文化涵养”为理念◆■★■,创新“基于个体、以校为本、面向区域”的师德师风建设多元模式,努力开创中国式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清华大学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建设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对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建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崇高事业、把教书作为第一等职业◆■■★◆,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武汉大学将把弘扬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将育人智慧纳入教师职业发展各环节。抓好教育家精神的学习宣传■◆■,打造提升育人智慧的教师培训体系,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能力本领;组织研究阐释,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坚持好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教师守牢育人底线■★■◆。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和教师发展保障体系,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育人智慧是育人品格与育人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成效■■◆。提升育人智慧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应有之义◆★■■,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应将育人智慧提升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广大教师要自觉提升育人智慧,当好学生引路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我们特请六所高校书记校长,围绕提出的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分别阐释学习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程建平: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是教师内在性的精神领悟和外在性的精神呈现,是教师高度自觉的精神追求,也是教师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的展现。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高尚的师德情操是做好教师的根本,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吉林大学作为黄大年精神的发源地,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矢志讲好黄大年故事、弘扬黄大年精神◆★★◆、传承黄大年事业■◆★,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转化为做黄大年式优秀教师的实际行动。广大教师以争做身正学高的大先生为追求★■,以培养堪当栋梁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以坚持科学创新与立德树人相统一为内在要求,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彰显吉大新作为★◆、作出吉大新贡献、书写吉大新答卷。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把农村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作为补齐乡村师资短板的重要举措◆★■★■,图为已毕业一年多的两位“定向师范生■★■■★”教师带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新华社发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黄泰岩: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理解其丰富内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是对育人智慧的精准凝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教育智慧的结晶,又是对现代教育价值理念的融通和发展。育人智慧充分体现了习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核心要义,是持续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